Sunday, October 07, 2007

《办公室》——胡晴舫著

今天读了读LP从图书馆借的《办公室》中的几篇文章,觉得挺有趣,也真挺素描。下面摘抄半篇文章,多了实在敲不下去了,累。

另外序的作者提到,典型“后期资本主义”的表征是从总经理到清洁工都不知道自己工作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只知道营利和赚钱。所以他会问一个极天真的问题:赚了钱之后又如何?除了向了消费之外,人生又有何意义?呵呵,我以为只有我问过这个天真的问题,没想到还有共鸣者。而且按照该说法,和我们共鸣的人还应该不少。待我读完这本书,看能不能找到解答。



《办公室是一座疯人院》

世界上没有伟大的办公室文学。


大部分的作家不是拒绝上班,厌恶上班,就是压根儿瞧不起上班这件事情。他们可以同情堕落的妓女,与滥嗑药物的酒鬼共鸣,对失去理想性格的政客感到好奇;即便过着优渥的布尔乔亚生活,他们还是能写出歌颂广大农工的美丽诗篇。唯遇上了灰色单调的现代办公室,看见一大群中午时间从各个大楼涌出来进食的制服乌鸦,听见那些人谈房屋贷款和休假规划的对话,他们的想象力只能一片空白。


如果作家上了班,他很可能会写不出东西来,这是普遍的说法。因为生活的机械化,周围缺乏富有之力的谈话,作家的创造力将为了赶上进度、完成工作而衰竭,而贫乏,而枯朽。就算有一些异质天赋的作家挣脱了这套陈腔滥调,证明一个人可以一边上班一边写作,那么她写出来的东西不是关于一个人如何早上起床发现自己蜕变成一条巨虫的故事,就是激情的抨击官僚的腐化、制度的僵硬与人性的险恶。

谁说上班会让一个灵魂变得“正常”?上班,只会让然不正常,太不正常。可是因为这个世界大部分的人都被迫如此朝九晚五的上班,不正常的人占据了大多数的人口,不正常于是便成了正常,而少数的正常只能被当作不正常。

有时候,我看着那些艺术家朋友,他们为自己飘忽不定的生活形态、捉摸不定的性格举止而哀叹,他们以为自己的灵魂凋零而残破,因而在这个世界无法舒服的生存。他们坐在咖啡馆里,抽烟,喝烈酒,嚼着小菜,大声宣传自己终身难以正常。我真想建议他们到我的办公室走一趟。

不用去咖啡馆,我坐在我的办公室环顾,看见的竟是不正常的灵魂。譬如,一个所谓的正常人永远无法理解,为什么大老板出现在办公室时,平常苍白消瘦的社长竟然可以用微笑把脸蛋撑圆;为什么行政助理会为了一两根回纹针不待在她预期的位置就能在大庭广众之前歇斯底里的哭泣;为什么会有同事宁可你的工作成果失败,也不愿你为公司带来利润,只因为他不希望你比她表现好,即使你们两个部门丝毫没有关联;你的上司看见你的弱点,他的直接反应并不是与你面对面检讨,而失去跟你的下属抱怨你如何难以管教;如果你是一个所谓的正常人,你就更不能理解为什么我们的市场推广经历一定坚持要在办公室穿拖鞋,喝枸杞药茶,而我们的公关经理必须将他的办公室布置成一个小佛堂,摆满各式神像,还不准别人进他的办公室时随手乱动那些小雕像的方位。我们的创意指导不说黄色笑话时,便觉得天空是黑色的,全世界都对他不友善。

……


北京新地铁

公元2007年10月7日下午2点,北京人民终于拥有了一条像样的地铁:5号线。